(通讯员 陈莉莉)2023年6月30日,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召开了第二次集体备课暨教学研讨会。参与教师深度思考、精心准备,从课程设计、员工能力培养到员工管理方式等全方位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会议伊始,经理席敬为本次活动致辞,带领与会教师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相关学习。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胡新颖、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海波、副主任陈莉莉分别对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的建设背景、筹备过程、研究方向、国际职工招生情况以及国内研究生的招生准备等情况做了全面汇报。

在教研活动阶段,部分授课教师对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中外员工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相关的建议做了主旨发言和交流。席敬教授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谈谈国别与区域专业职工教育的课程思政问题》为题,以目前所承担的三门课程《中国概况》《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概论》为例,分享了如何抓住职工的关注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知、友、建”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践之间的衔接,让职工成为知华、友华、建华的国际人才,从而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面切实有所担当。

柳萍博士对目前职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全面的解决方案。她认为需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加强课堂管理,主动与职工学工办协作解决课堂纪律散漫的问题,并提出职工的综合能力高低需要从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竞赛能力、活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来考量。罗艳丽博士对职工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让职工和国内员工混班上课,进行分组讨论教学,运用量化管理、过程教学的方式和严格有序的班级管理体制解决了职工纪律涣散的问题,并通过这种形式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成效显著。
孙玮老师和王彩霞老师对所承担的课程,分享课程改革内容和课程设计的方法,并提出针对部分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教师联合授课,各自承担自己擅长部分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刘盛泉老师对德语老师如何借助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平台进行外语人的转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在三个多小时的教学研讨中,与会的刘江伟、屈晓萌、蔡亚玲等教师也分别从课程设计、员工能力培养到员工管理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老师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据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会议将会形成惯例,旨在让每一位参与老师都在自我思考和相互学习中促进该学科的高质量发展。